在規?;半u生產管理中,根據雞群的日齡不同適時更換飼料,不但可以滿足雞群生長、產蛋的需求,還可適當增加母雞體內的營養物質儲備,確保雞群實現持續高產穩產。而相同的飼料,更換時間不適宜,對雞群生產性能的發揮會大相徑庭。所以,廣大生產管理者能否做到適時換料是影響雞群遺傳潛力能否充分發揮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將簡單概述蛋雞的換料管理,以降低換料對雞群帶來的應激,希望對廣大養殖者有所幫助。
一、營養方案
不同飼料的建議使用情況如下:
1、育雛育成階段推薦營養供給方案
0-14日齡雛雞飼喂“強化Ⅰ型顆粒料”;
15-42日齡雛雞飼喂“強化Ⅱ型顆粒料”;
43-98日齡育成雞飼喂“高產Ⅰ型G251(預混料)”;
15周齡-產蛋率達到5%之前飼喂“高產Ⅱ型G351(預混料)”。
2、產蛋階段推薦營養供給方案
雞群產蛋率達5%以后-淘汰飼喂“穩產Ⅰ型W451(預混料)”。
特別提示:育成雞換料時不可直接更換為產蛋雞料,也不可突然換料,如果急于一次性完成換料,往往會因為飼料中鈣和粗蛋白質成分的突然增加,特別是蛋白質增加,導致雞群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引起拉稀。
二、換料時機
一般商品代雞群于第7周齡換料時,要求“京紅1號”體重必須達到450克,“京粉1號”體重必須達到440克,“京粉2號”體重必須達到430克。當育雛雞體重未達標準,應推遲一周時間換料,但推遲時間不應超過8周齡。
在更換產蛋期飼料時,要考慮18周齡雞群體重是否能夠達到品種的標準體重及產蛋率是否達到5%,上述兩項指標決定雞群換料時機。如果達到標準體重或5%產蛋率,便可以更換飼料,如果未達標,需再等待一周時間進行,但不得晚于19周齡。一般商品代雞群18周齡換料時,“京紅1號”體重必須達到1440克、“京粉1號”體重必須達到1380克、“京粉2號”體重必須達到1400克。
三、換料方法
為了降低換料應激,換料時應采用“漸進式”的換料方法進行,至少應有一周的過渡時間。
四、注意事項
1、確保換料工作與增加光照同步
開產前更換飼料要與增加光照的時間相配合,如果只增加光照,而不改變飼料,光照刺激將會使生殖系統在體成熟之前先成熟,造成生殖系統與體軀整體發育不協調,雞群會出現早產現象,啄癖較為明顯,全程死亡率明顯上升,產蛋高峰下降較快,全程產蛋不夠理想。
如果只更換飼料而不增加光照時間,將會導致雞群攝入營養量相對過剩,大量脂肪在體內積聚,開產時蛋重相對較大,同樣也會造成雞群出現啄肛現象,導致死亡升高,全程產蛋不理想。故一般在增加光照一周后更換飼料,且飼料更換時間最晚不得超過20周齡。
2、關注換料期間日耗料
換料時要準確監測只雞耗料量,可采用“勤勻料”的方式刺激雞群采食,防止因換料造成采食量不足。
3、適時添加抗應激物質
為降低換料對雞群帶來的應激,換料時可以在飼料中添加適當的抗應激類物質,如:益生菌和微生態制劑等。
五、換料不當的危害
若將育成雞飼料不經過渡直接更換為產蛋雞飼料,會因鈣和粗蛋白質的成分突然增高,導致雞群消化吸收不良而拉稀。
如果某階段營養水平過高,會造成營養成分浪費和飼料支出成本增高;營養水平過低,則不能充分發揮蛋雞在此階段的最大生產潛能。
產前料更換不均勻或更換速度過快,容易導致雞群拉稀,繼發大腸桿菌等細菌性疾病,增加死淘雞只數量,推遲達產蛋高峰5-8天。